CRM SCRM

为什么CRM行业出现了很多SCRM产品

精选问答 更新时间:2023-12-13

问题来自知乎,原标题是:“为什么有这么多企业开始做SCRM?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?为什么突然蜂拥而至?” 对于这个问题,知客CRM官方账号收到多人邀请回答,因此,我们就该问题(或是CRM行业的一种现象)做一个简单的剖析。

知乎上关于SCRM的问题

一、SCRM和CRM的关系

SCRM是Social CRM的简称,即社交型CRM。本意是在CRM的基础上,添加一些社交化的功能,比如与社交网站、问答社区或是企业自媒体号集成,以实时获得市场舆情或是在线上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解答,目的在于线上转化和服务,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。

但是在国内,社交型CRM被重新“定义”了,它们基本是链接到微信,并提供一些引流手段,以获得流量为主,在功能表现上与CRM所强调的客户关系和销售过程管理只有半毛钱关系。

二、为什么会衍生很多SCRM产品?

问题中描述的“蜂拥而至”夸张了一些,用“一个接一个”形容还行。那为什么会出现很多SCRM产品?这是因为在国内,很多企业没有找到重点,特别是对于ToB企业来说,销售过程的优化和长期客户关系的构建才是重点。但很少有企业沉得下心来运营这些东西,急功近利既是人性,体现在市场上,就是行情。于是产生焦虑,于是需要流量。所以,与其说国内的SCRM是社交型CRM,不如说是获客型CRM更为恰当。

很多CRM服务商为了迎合这一需求,就开始讲流量的故事,吸引那些对流量有焦虑的企业用户。但是,虽然重新定义了CRM,但“CRM”这个关键词实在是太热了,又不能不用,因此,还是给它加上一个“S”前缀,让它变成“SCRM”吧。

三、SCRM有哪几种形态?

1、为千万条企业数据加入检索条件,好一点的平台会在后台根据公司当前业务和一些选项进行运算匹配。这种从大量企业数据中检索匹配的过程,称之为“智能获客”——还记得以前放在网上卖的黄页数据库吗?
2、打入微信或企业微信,从销售人员的通讯录中获客。
3、生成注册表单,发布到网上,吸引客户提交其联系方式。但潜客是否能够看到这条广告信息也是一个谜,而且,这还不如用某度的信息流广告。
4、一旦得到企业信息,就用电话机器人或聊天机器人来对这些可怜的联系人进行“轰炸”(当然现在可能不行了)。

当然,未来也许会有特别优秀的SCRM,能跳脱出以上框架,给客户提供从引流、转化、协作、线上服务等一体化的功能,同时系统扩展性强,业务流程兼容性好。但未来的意思就是还没有来,毕竟,这样的产品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沉淀,是深入业务需求的苦活累活,而绝大多数SCRM志不在此。

四、想法和现实的差距

事实上,在成交环境、客户强调个性化体验、销售流程渐趋复杂的今天,大多数SCRM产出的流量最多也就是早期线索,很少会有成交,更难以产生留存和复购效果。因此,把整个CRM建立在流量的基础上,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做法,因为流量终究不等于商业。

关于该问题的延伸参考资料

您正在寻找高性价比、本地化部署的CRM软件?
知客CRM,帮助企业提高销售成功率!

知客CRM支持本地化安装部署,数据安全自主可控,短平快上线,低成本采用。增强客户关系、简化销售人员工作、缩短销售周期、提高转化率……

开始试用
用火箭表示销售增长

评论

  • 网站用户头像
    知客用户1085852025-02-25 回复

    我虽然是普通用户,但也能感受到SCRM产品在市场上很火。不过,从用户体验角度看,很多所谓的“社交功能”并没有真正提升客户体验,反而让人感觉很浮躁。希望未来能有更成熟的产品,真正帮助企业和客户建立更好的关系,而不是只靠流量吸引眼球。

  • 网站用户头像
    知客用户341722025-02-25 回复

    文章对SCRM市场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得很全面,尤其是指出SCRM产品大多只是“获客型CRM”,而不是真正的社交型CRM。这种现象确实反映了市场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心态。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真正结合社交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产品出现,而不是只靠流量和营销手段。

  • 网站用户头像
    知客用户530082025-02-25 回复

    我们公司是ToC的,对流量的依赖相对较大。看到SCRM产品打着“社交引流”的旗号,我们也很心动。但实际使用后发现,很多功能只是表面功夫,真正能帮助我们提升客户体验和转化率的并不多。希望未来能有更成熟的SCRM产品,真正结合社交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优势。

  • 网站用户头像
    知客用户600322025-02-25 回复

    文章对SCRM现象的分析很到位,尤其是指出很多SCRM产品只是在CRM的基础上加上了流量获客功能。这种现象确实反映了市场的短期需求,但长期来看,CRM的核心价值还是客户关系和销售流程管理。希望行业能回归本质,不要被流量焦虑带偏。

  • 网站用户头像
    知客用户882012025-02-25 回复

    我们公司规模不大,但也很想通过SCRM提升客户获取能力。不过,用过几个产品后发现,很多SCRM的获客功能并不实用,而且成本也不低。文章提到的SCRM现状让我很认同,希望未来能有更适合中小企业的SCRM产品,真正帮助我们提升客户关系管理能力,而不仅仅是流量获取。

  • 网站用户头像
    知客用户1534542025-02-25 回复

    从技术角度看,SCRM的出现确实迎合了企业对流量的需求,但这种模式很难真正提升客户关系管理的深度。文章提到的“智能获客”和“聊天机器人轰炸”等问题,其实都暴露了技术应用的浅层次。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技术沉淀,让SCRM真正实现从引流到客户关系维护的转变。

  • 网站用户头像
    知客用户498352025-02-25 回复

    文章对SCRM和CRM的关系剖析得很清楚,尤其是指出国内SCRM更多是“获客型CRM”,而不是真正的社交型CRM。这种现象确实反映了市场的浮躁心态。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真正结合社交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产品出现,而不是只靠流量和营销手段。

  • 网站用户头像
    知客用户1310302025-02-25 回复

    文章提到的SCRM的几种形态很符合现实。我们公司在尝试用SCRM获客时,发现很多功能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,实际转化率很低。比如通过微信引流,虽然能获取大量线索,但真正能转化的客户却很少。希望未来能有更成熟的SCRM产品,真正帮助我们实现从引流到转化的闭环管理。

  • 网站用户头像
    知客用户982772025-02-25 回复

    作为CRM系统的使用者,我确实感受到SCRM产品在市场上很火。但用过几个后发现,很多所谓的“社交功能”只是噱头,真正能帮助我们管理客户关系的并不多。文章提到的“想法和现实的差距”确实存在,希望SCRM产品能真正结合CRM的精髓,而不是只靠流量吸引眼球。

  • 网站用户头像
    知客用户1231262025-02-25 回复

    我们公司也是ToB的,一直被流量焦虑困扰。看到很多SCRM产品打着“社交获客”的旗号,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。CRM的核心应该是客户关系和销售流程管理,而不是单纯追求流量。希望行业能回归理性,多关注客户留存和复购,而不是只盯着短期的流量转化。

您的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