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都叫CRM,但国内的CRM软件和国外的相比,在很多层面上有巨大的区别。如果搞不清楚这些区别,一味的觉得国外的CRM软件更好更先进,那很可能会在CRM应用上栽跟头。国内软件厂商开发的CRM能活下来,是因为接地气。而国外采用的是欧美那套商业玩法,虽然在它们的领域有着无可比拟的先进性,但实际业务流程却并不适合中国企业。以下是国内和国外CRM的明显区别。
1. 对接和集成的侧重点不同
国外CRM对第三方平台的对接,采用的都是标准化的接口,比如他们可以通过Zapier这类公共接口对接2000多个SaaS平台。但这些应用国内企业少有使用,甚至网络也不互通。再加上其开发实施人员不太可能来了解国内系统的接口做二次开发(或者集成报价很高)。所以,国外CRM在与国内企业现有系统的对接上很不协调。
反观国内CRM,大部分是很不愿意做对接的。这是因为国内企业采用的信息化系统参差不齐,彼此缺乏标准,接口调用难度大,有的甚至没有接口(需要看数据库说明直接写数据库)。但仍然有些支持二开的国内企业,愿意做这些苦力活。毕竟,国内的劳动人民更加朴实。
2. 与客户沟触的方式不同
国外的CRM无论其功能侧重点多么不同,但有一点,邮件功能是肯定有的。这源于国外的工作习惯,他们更愿意用邮件来进行沟通或营销。对于国内沟通和营销方式更加多样化的企业来说,国外CRM单纯的一根筋可能很不适合(除非是做外贸的)。
而国内的CRM能够集成钉钉、企业微信这类的沟通平台,提供H5应用嵌入到这些平台中。并且可以把聊天记录做为沟通记录上传到CRM系统中。
3. 国外CRM对企业信息化能力要求更大
以国外CRM巨头Salesforce为例。尽管Salesforce功能很强大,但它的表现方式让一般用户一言难尽。原因在于,这种“魔方式”PaaS平台,将后台的复杂留给了甲方的信息技术人员,但国内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通常没有达到这个水平,很少有能玩转这个平台并且充分发挥其效用的。所以,最终是花了钱没有看到应用效果。更不用说,Salesforce的界面让一般的用户很难接受。毕竟,软件对企业来说只是一个工具,而不是一门学科。
除了以前老旧厚重的CRM系统,国内新出的CRM软件通常能提供一种“开箱即用”的特性,将复杂的问题在实施阶段搞定后,留给用户的就是登录和套路式的点击式应用,基本还是能够做到“让用户的归用户,让 IT 的归 IT”。
总结
国外的CRM的“大号鞋”并不适合国内企业。而中国本土软件开发商自研的CRM软件,尽管在技术上与国外软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,但CRM并不是一个完全靠技术取胜的软件,更重要的是业务和流程的适配度。只要擦亮眼睛,排除国内那些假、大、空的CRM厂商,仔细选选,您会发现国内的CRM还是更适合中国企业。
您正在寻找高性价比、本地化部署的CRM软件?
知客CRM,帮助企业提高销售成功率!
知客CRM支持本地化安装部署,数据安全自主可控,短平快上线,低成本采用。增强客户关系、简化销售人员工作、缩短销售周期、提高转化率……
开始试用
评论
作为外贸公司IT负责人,我们去年咬牙上了Salesforce,结果光培训就花了3个月,销售们还是习惯把客户资料记在小本子上…现在回头看,文中说魔方式PaaS真的太形象了,我们IT部快被魔方转晕了。
刚把用了5年的某国外CRM换成国产的,就冲它能直接同步企业微信聊天记录这点,销售团队当天就把客户群备注全补完了——这功能在国外系统里折腾了两年都没实现。
说个扎心的:国外CRM对接我们金蝶K3的报价是12万,最后国产CRM厂商用三天写了个数据库中间表就解决了…虽然有点野路子,但真香。
医疗行业表示,国外CRM那个邮件营销模块对我们根本没用——国内谁看病收邮件啊?现在用的国产系统能直接推送检查报告到微信小程序,患者点开率89%,这才是本土需求。
客观讲,国产CRM在数据分析深度上确实不如Salesforce,但就像文章说的,我们连完整的客户画像数据都还没收集全…与其追求高级功能,不如先把销售每天拜访记录从纸质表格解放出来。
作为前Salesforce顾问转行做国产CRM实施的,太有感触了:国外那套先梳理业务流程再配置系统的方法论,在国内90%的企业会卡在第一步——他们的流程就是老板微信一句话的事。
刚被钉钉集成里的CRM机器人惊喜到:客户在微信问合同好了吗,机器人自动从系统调出PDF推过去,全程30秒。这体验国外系统做得到,但实施周期够我们国产厂商迭代三版本了。
吐槽下某些国产CRM的接地气也走火入魔了——见过把领导特批折扣做成大红按钮的系统吗?点击还要二次确认是否已请示王总,魔幻现实主义…